拼多多货源

                                   

拼多多这手法比缅北割腰子还狠,​真正做到了走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要么跟着血亏到底,要么亏不起关店走人~[捂脸]

那些忽悠、怂恿新手们玩拼多多,尤其吹捧“无货源”的大神们,你们这是逮住癞蛤蟆想撰出黄金啊。

希望我的粉丝们,除了厂家,真心别凑热闹了。拼多多货源

如何在拼多多开网店,没有货源怎么办?

在拼多多没有货源开网店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注册店铺通过电脑端或者手机端,下载并拼多多软件。找到“商家入驻”,根据页面提示的要求,依次提交材料等候审核通过即完成注册。第二步,上架销售到选定的货源平台包括某宝、某巴巴或者直接在拼多多平台也可以,在自己的店铺上架商品,库存使用虚拟库存的方式上传。上架后就可以开始销售商品了。第三步,售后服务如果有人在自己的拼多多店里下单,我们再到货源平台对应商铺下单,然后直接把发货地址设置成下单买家的地址,由货源商家完成发货。自己只要配合完成售后服务即可。没有货源的话到别的平台寻找货源,采用虚拟库存方式上架商品,适当加价销售,等到有人在自己店铺下单之后,再到货源平台去下单,直接发货到顾客手里。自己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完成售后即可。

如果要在拼多多上开网店,同时自己没有货源的话,可以找代售,代售的机制相当于就是说你做一个分销商,有一些有货源的电价,她愿意跟你做一些分享。让你帮助他一起卖,比如说他们医院的东西,你可以卖到1.2元,然后货由他代放,中间的利润你可以去转。

为什么拼多多上商品的价格那么便宜,他们是从哪来的货源呢? 拼多多货源

关于货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拼多多上卖的洗手液举个例子。

关于洗手液,拼多多建立了从工厂到用户的通道,减少物流、存储、中间商的成本,生产成本 3.5 元的洗衣液到达用户手中只要 7 元,卖 7.9 元还有 9 毛利润,一天 10 万瓶的拼团销量,对小品牌来说可以做,甚至可以在平台上做预售,寻找全国靠近主流物流仓的生产厂,按订单生产洗手液,缩短库存周期和配送距离,进一步下降成本到 6 元。

这样生产的洗手洗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是什么知名的品牌。

但从用户角度来看,现在很多的乡镇用户开始用洗手液代替肥皂,品牌是否出名对他们并不重要,他们在意的是洗干净不伤手还有香味,一般洗手液都能做到,小品牌比蓝月亮便宜。

从品牌方角度来看,很多洗手液小品牌在城市中无法竞争,由于商业体系的总体成本,导致生产成本 3.5 元的洗衣液在超市里卖 12 元才有得赚,大城市里成本会更高。小品牌没有足够的价格优势爆发式成长。

由于中国各个地区的居民收入、消费能力和消费阶段存在差异,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定义什么是消费升级。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小城市和乡镇居民的相对收入在相对提升,且没有北上广深沉重的买房和生活负担,可支配的收入在增加,这部分消费升级的需求需要被满足。

所以拼多多的运营模式有存在的道理,当然这需要满足前提:一切都合规、合法、安全。

一、拼多多如何进一步的追求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从消费者到公司的 C to M 的模式。拼多多运营爆品而非运营品牌的逻辑,帮助这些被主流商业完全边缘化的小企业获得了新的流量和机会。

黄峥曾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里提到过 C to M 模式,他举例:一千个人在夏天想要冬天买一件某种样子的羽绒服,他们联名把订单发给生产厂商,愿意按照去年的价格出 10% 的定金,很可能会有工厂愿意给他们 30% 的折扣,因为工厂从联名订单里获得了需求的确定性,现在的拼多多扮演了形成和提交联名订单的平台。本质上是用需求侧推动供给侧的效率提升,进而提高商业体系效率。

很多企业家认为,如果拼多多真的能够把问题解决好,十年后对中国制造产业的升级贡献不会比阿里小。但是要走到这一步,拼多多要加强品控,合法合规,在价格和品质之间平衡,这也是它进一步持续稳定提升用户数量,进而对供应链体系施加正向影响的关键。

而拼多多这个企业的「机智」不仅体现在它的货源渠道之上。

二、「拼多多」崛起前的产业环境

1)阿里巴巴的战略调整

2011 年底到 2012 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判断,淘宝的用户数再涨三四年就将进入瓶颈期,中国电商大局已定,淘宝京东两分天下,于是开始针对现有流量做精细化运营。

2011 年的 6 月,阿里把淘宝三分,其中一个「淘宝商城」2012 年改名为天猫,加强了平台的定位,聚焦于有品牌的优质企业与大卖家。

两个重要原因:打假和收入。

当时淘宝鱼龙混杂,一些价格很低又不是出自大品牌的产品假货风险很大,阿里把品牌商和大卖家迁移到天猫,更方便管理假货问题。

同时淘宝客单价较低,想收取高额广告费有难度,阿里作为平台方,能够从进入天猫的大卖家身上挣到更多广告费。

拼多多的崛起证明了淘宝有判断失误之处,最明显的是中国的网购人群的增长比阿里预期的更久,空间也更大,增长主力来自 3-6 线的城市,还有广大乡镇地区。

2)中国科技行业相关领域变化

拼多多成立于 2015 年。

同时期小米遇到两大问题,一方面是供应链管理和质量优化,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互联网营销模式基本完全覆盖到的城市人群,但没有线下渠道就很难去开拓小城市和乡村人群。当时 OPPO 和 vivo 品牌知名度下沉比小米快,还开了专卖店方便没有互联网化的人群购买,他们用上手机后给中国互联网产品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和新机会。

2015 年下半年,微博、快手的月活用户持续高速增长,重要原因是用户在下沉。

微信也下沉到小镇、小城和农村人群中,成为了真正的国民级应用。

新增的小城市乡镇的用户,年轻人们用上智能手机开始刷微博玩快手,主导家庭消费的主妇们的重要需求则是方便、廉价的网购,当时阿里的重心是针对城市人群做消费升级,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低消费人群的互联网化,拼多多应运而生,借助的是微信的普及覆盖到低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

三、拼多多的产品和运营逻辑有什么亮点?

1)拼多多的游戏式运营

梁宁女士曾经分析过,用户上淘宝京东其实有很明确的购买目的,但拼多多有些娱乐消费的功能。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9108085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yjvtk123@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