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不会拍?不知道如何在抖音变现赚钱?这里是专业的抖音培训课程基地!上百个专业的抖音教程教你快速变现
!:点击直达
日本男艺人?
1.木村拓哉多年来,木村拓哉几乎统治了所有的日本荧屏,以其衰老的面容和SMAP积累的人气统治着日本荧屏。2.小栗旬小栗旬已经在日本演艺圈多年,并创造了许多经典角色荣誉。3.福山雅治福山雅治英俊的外表、富有磁性的嗓音和傲慢的气质都很受欢迎。仅供参考
小栗旬,1982年12月2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小平市,演员、导演、声优。1998年7月,小栗旬参演校园剧《麻辣教师GTO》,正式开始演艺生涯。2002年4月,参演校园剧《极道鲜师》。2005年10月,参演校园剧《花样男子》。2007年7月,主演校园剧《花样少年少女》;10月,主演校园片《热血高校》。2008年,获得桥田赏新人赏。2009年10月,主演动作剧《东京DOGS》。2010年7月,执导首部校园片《五个暴走的少年》。2011年5月,主演剧情片《岳》,该片累计票房20亿日元。
有没有一些觉得一眼惊艳的日本男明星? 日本男明星
大家好,我是许知远。
我采访过一位世界级的音乐巨匠坂本龙一。
采访前,我为坂本龙一录了紫禁城边上的声音。
我趴在了水泥围栏上,试着把录音杆伸得再远些,让毛茸茸的收音器贴近水面。一个春日午夜,紫禁城的红墙在灯光照耀下,衰败与庄严的气息混杂在一起。白日的游人早已散去,宫殿似又归还给逝去的皇帝、妃嫔与宦官们。
护城河微微荡起的波纹,若隐若现的水草,耳中却只有风声、汽车压过景山前街马路的噪音,一对情侣的私语。我想录下护城河的水声,带给身在纽约的坂本龙一听。三十三年前,他是一个庞大电影团队中的一员,进驻紫禁城,他们试图复原溥仪的一生以及他身后的时代。
《末代皇帝》成为电影史上的典范之作,贝托鲁奇丰富、浓烈,对权力、异域风情、孤独都有着令人惊叹的理解。原本只是出演一个小角色的坂本龙一,意外地参与了电影配乐,获得翌年的奥斯卡最佳音乐。
在中国,这部电影更意义非凡。一个正在重建自身的中国,急于了解外部世界,也对自己的过去充满陌生。这个由意大利人、日本人、美国人、中国人,还有一大群讲英文的海外华人构成的团队,创造出一种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叙事。它是一个八十年代最难忘的文化事件之一,同时通往外部与自身。
1987 年,在北京大兴县的一家影院,我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几年后,在一张盗版 VCD 上,我开始反复听它的原声音乐,它似乎来自中国又与中国无关,我记住了三位作曲者之一的坂本龙一。
这只是一晃而过的印象。日本文化在我的青春时代几乎毫无印记,我钟爱的是 1920 年代的巴黎与纽约,是流放者与进步主义者们的混杂,他们雄心勃勃又愤愤不平。我也受困于文字的世界,迷恋思潮、主义与书写迷恋,色彩、形象与声音,很少引起我的注意。
是坂本龙一的回忆录,而非他的任何一张专辑,再度引起我的兴趣。《音乐即自由》的封面上,坂本龙一脸上挂着天真与严肃,头发一丝不苟、黑白夹杂,令人过目难忘。
翻开回忆录,你随即被他自由自在的语调与丰富多彩的人生所诱惑。生于 1952 年的坂本,在战后日本重建中度过,是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是早熟的天才,自幼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与德彪西,又沉迷于 john cage 与 beatles。他在懵懂中成为了 YMO 的一员,这个组合随即成为世界电子乐的先驱;接着,他成为了大岛渚的男配角,不仅与 David Bowie 直面相视,还创作出了《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的电影配乐,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贝托鲁奇的邀请也随之而来,它将坂本龙一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自 1990 年搬到纽约后,他不仅是个电子音乐先驱或电影配乐家,且展现出一个国际艺术家的新形象,他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合作,卷入反战、环境保护诸多的社会运动,他的道德关怀与艺术感受,同样鲜明。世上有很多富有才华的人,成为 Icon 却需要一种更独特的品质,一种形象上的简约感,一种超越自身领域的热忱。
这本回忆录出版不久,坂本被诊断出咽喉癌。他与病症对抗,再度投入工作,这为他增添了新的传奇色彩,透过照片与录影,他展现出一种似乎挚友东方人才有的镇定、淡然与禅意。他的音乐风格也随之改变,他开始采集形形色色的声音,风声、雨滴落在屋檐上的声音、铁轨敲击垃圾桶的声音、车厢压在铁轨上声音,他多少相信,声音比旋律重要,它更可能回到音乐的本质。他尤其喜欢水的声音,我不知,这是否因为水是一切生命的源头?他喜欢将录音比作钓鱼,他四处逡巡,寻找独特的鱼类,将这些声音化为音乐时,像是将鱼做成佳肴。
我没能录到护城河的水波声,录音机中只剩下有种种杂音。我还是决定将这杂音带给坂本先生, 或许能在一片嘈杂中,听到鱼游过水底的声音,或者对他来说,这盘录音已经是一个拥挤的鱼塘,他能听到了紫禁城的昨日与今日。
在纽约的一间半地下室内,我见到了坂本先生。他比照片上,略显憔悴。在谈话时,他要不时吞咽薄薄的润喉片,自罹患癌症之后,他的唾液分泌比正常时低了三成。
我有点紧张,不知这一切该如何开始。我的生活依赖音乐,醒来、写作、走路、出租车上,在总在听,从德彪西到谷村新司,都是我的至爱。我却没有任何天分,能辨别音乐的细微差异。我也不是一个真正的聆听者,音乐只是我的日常生活背景,而不是全情投入的倾听对象。或许,我还有一种创作类型的自卑,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代表了一种最高形式,它既轻易的抵达内心,又兼容了更广阔、不可描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