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不会拍?不知道如何在抖音变现赚钱?这里是专业的抖音培训课程基地!上百个专业的抖音教程教你快速变现
!:点击直达
世界武器锋利排行榜?
世界冷兵器锋利排行榜:1、日本刀:日本刀是根据中国的唐刀发展而来,日本刀是许多种类的统称,依据形状、尺寸可分为太刀、打刀、胁差、短刀等。日本刀不仅锋利坚硬,而且充满美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收藏市场上也非受欢迎,因此位列世界十大名刀排行榜首。2、大马士革刀:大马士革刀是世界十大名刀排行榜体积最小的刀,但是锋利程度却超乎你的想象。大马士革刀用乌兹钢锭制造,拥有铸造型花纹,通常为大马士革刀弯刀,其最大的特点是刀身布满各种花纹,如行云似流水,美妙异常。3、尼泊尔廓尔喀弯刀:尼泊尔廓尔喀弯刀的造型非常独特,在许多的游戏中,都引入了这一把武器。尼泊尔廓尔喀弯刀的曲线造型可不是位列标新立异,这种弯刀能一刀能砍下一颗人头,并在战争中创造了数不尽的传奇故事。4、唐刀:作为日本刀的祖宗,排名却差了三位,不仅让人唏嘘。唐刀为军队战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其制作工艺严格,并且还要考虑到战斗时的另一个用途,那就是破甲以及耐用。5、中国龙泉宝剑:龙泉宝剑的名气虽然不如唐刀,但是在工艺和性能上相差无几。龙泉宝剑可谓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名剑之一,主要特色可分为削铜如泥、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是按汉族传统工艺铸造的宝剑。 龙泉剑从原料到成品须经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0多道工序。传统的手工磨光包括粗磨、细磨、精磨(用当地特有的亮石磨光),使宝剑寒光逼人。6、哥萨克骑兵刀:哥萨克骑兵刀是专属于骑兵的利刃,被人们称为鹰之利爪。骑士坐在马上冲入敌阵中用哥萨克骑兵刀砍杀敌军,就如同雄鹰用利爪猎食一般。在俄罗斯历史上,穿着黑色披风,挥舞哥萨克骑兵刀冲锋的哥萨克骑士被成为“顿河流域的雄鹰”。7、缅刀:缅刀是世界十大名刀排行榜中最奇特的一把,真正做到了“百炼钢化作绕指柔”,被人称为“妖刀”。乃是驰名世界的缅铁经过千锤百炼,取其“铁筋”打造而成,其特点是软,薄,轻,它一般没有刀鞘,而是随身藏在衣下甚至缠在腰间。8、苗刀:许多人看到苗刀就会认为是苗族人使用的武器,其实不然,苗刀又称“御林军刀”,它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乃是因其刀身修长之故命名苗刀。9、中国大砍刀:中国大砍刀我们已经在熟悉不过,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在早期缺乏装备时,就是用大砍刀杀敌。10、日本大太刀:日本大太刀又称野太刀,刀身通常都在在3尺(1米)以上,而且刀柄的长度几乎和刀身相同。对于当时日本人的160厘米的平均高来说是相当巨大的武器。
第一是大马士革刀、第二是廓尔喀刀、第三是武士刀、第四藏刀、第五缅刀、第六唐刀、第七苗刀、第八哥萨克骑兵刀、第九大太刀、第十抗战大刀。
中国现在有哪些武器是世界顶尖独一无二的? 世界武器排名
歼-20 战斗机、055 驱逐舰、长剑-100 巡航导弹、东风-41 战略洲际导弹等。
看这些,谁能想到,我们 30 年前,不如印度;20 年前,也不如日韩。
但如今,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在东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这些武器甚至已经超越美国,领先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来回溯一下中国军事装备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各领域所处的地位。
新中国军事工业是在抗美援朝之后才真正起步的。
在此之前,尽管有一些兵工厂,也有大量缴获的武器,但是那个时期的中国,缺乏自主设计大型现代化武器的能力。
抗美援朝大大改善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地位,使苏联人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在苏联人心中不再仅仅是一个原料供应国,而是一个可以在远东地区分摊苏联军事压力的社会主义阵营第二号强国。
随着而来的,是苏联人援建的 156 个工业项目,以及一系列的武器生产线。
平心而论,那个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是真诚的,苏联生产的顶级武器被毫无保留地卖给了中国,不仅如此,连武器图纸和生产线都一并卖给了中国。由于担心新中国无法在短期摸透这些新式武器的生产线,苏联甚至派出了大量武器专家到中国来,手把手教中国的专家学习如何生产这些武器。
至此,中国走上了仿制苏联的武器发展道路。
那一时期典型的仿制武器,比如歼 5 战斗机,该战机仿制苏联米格-17,是单发喷气式战机。50 年代能生产喷气式战机的国家并不多,该战机的出现使我国拥有高空高速拦截的能力。
比如,59 式坦克,该坦克仿制苏联 T-54,由于苏联坦克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中国的仿制品 59 式坦克同样很先进。59 式坦克在后来的很长时间内都承担了陆军主力坦克的角色。
比如,「成都」级护卫舰,该护卫舰仿制苏联「里加」级护卫舰,吨位较小,排水量不到 1500 吨(清朝北洋水师主力舰「定远」号排水量为 7000 吨),与英美大型军舰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很大程度上,该军舰填补了新中国舰艇制造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 50 年代,由于有苏联的大力支持,新中国的军事装备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方面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虽然同为社会主义阵营,但是 60 年代的时候,中苏关系却破裂了,很多历史学家把中苏破裂的原因归结为两国领导人价值观的差异,这其实很片面。
中苏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自古以来,中国的外部入侵基本来自于北方,无论是秦汉时期的匈奴、宋朝的辽金和蒙古、明朝面对的女真人,基本都给中原王朝带来最大外部隐患。而近现代以来,北方的苏联承担了古代游牧民族承担的角色,苏联的坦克洪流随时都能从中国北方顺势而下,华北平原无险可守,这才是中苏交恶的根本原因,因为一个强大的苏联将是中国心腹之患。
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撤走了援华专家,同时也停止了对华军售。
60 年代的中国是孤立无援的,冷战的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都乐于见到新中国垮台。
那个时候确实是危急存亡之秋。
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侵华战争,那个时期的中国大搞三线建设,把兵工厂迁往西部,典型的比如四川、陕西等地(至今成都、西安、沈阳是我国军工三大城市),这是为了避免爆发战争后,东部地区沦陷过快,故而将兵工厂转移到山区较多的省份。同时,60 年代的一大政策就是深挖洞、广积粮。为了应对苏联有可能发动的核战争,中国大力发动群众挖地洞、建各种各样的防空洞,并大量囤积粮食,此举是担心核战争之后城市地面建筑会被抹平。
但是 60 年代中国真正的军事成就,是核武器。
战火中走出来的领导人,相比大多数人对世界的黑暗面更为洞察。
他们经历过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对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句话具有真正的理解。
在常规武器远落后于美苏的年代,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核武器的保护,一旦优先发展经济,最终的结果只能在蛋糕做大之后等待被瓜分的命运。甲午战争前的清朝和抗日战争之前的民国皆是如此。
要想富,只能搞先军政治,只能依靠核武器。
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重要一步,离不开那个时候国家先军政治的保障,也离不开邓稼先、郭永怀、钱三强、钱学森、于敏、彭恒武、朱光亚、王淦昌、陈能宽、周光召等科学家的奉献。
但是光有核武器是不够的,因为如果只有核武器,但缺乏投射的工具,那么核武器也很难威慑到敌国。
因此 60 年代的中国还发展了那么几种军事装备。
1970 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091 下水。相比常规潜艇,核潜艇的好处在于续航能力极强,隐蔽性非常好。常规潜艇需要经常浮上水面换气,这就给了敌国发现的机会,但核潜艇则不用,一艘装载了核弹头的核潜艇可以从东海一路游到美国海岸,当美国对华发动核袭击时,该核潜艇可以出其不意地对美国大城市发动核反击。所以毛泽东才说过: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4 年,东风-2 导弹发射成功。相比没有实战部署的东风-1,东风-2 号导弹才是新中国第一款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虽然射程较短只有 1300 千米,精度不高,但是足以威胁美国驻日军事基地,以及苏联西伯利亚工业园区。
1968 年,轰-6 首飞。在 60 年代,理想的投掷核武器的载体是战略轰炸机,美国投向日本的原子弹,就是用 B-29 战略轰炸机投掷的。
相比一般的轰炸机,战略轰炸机航程更长,载弹量更大,因此块头也会大得多。
轰-6 是根据苏联图-16 轰炸机仿制的,在很大程度上,轰-6 一直使用到今天,乃至 70 周年国庆阅兵的时候任然能看见改进后的轰-6K 和轰-6N。轰-6 是当时最有威慑力的核武器投掷载体,航程 6000 公里,可以威胁到苏联的核心区域。也就是说,如果从新疆起飞,且飞行员抱着一去不复返的必死决心,理论上是能够把核弹投到莫斯科的(新疆到莫斯科大约 4000 公里,如果不返航的话,轰-6 的航程正好够)。
60 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是新中国较为混乱的一个时期,武器研发部门被冲击,很多军事研发项目被搁浅。不仅如此,国民经济急剧恶化,国家财政收入大幅缩水,用于军事开支的经费也明显下滑。与此同时,西方世界正享受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武器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70 年代,中国的武器装备水平与西方国家越拉越大。
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军工界才发现,除了核武器之外,我国在常规武器方面竟然如此落后。不仅落后于美国和苏联、也落后于日本和西欧、还落后于印度和中国台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连伊拉克可能都比不过,毕竟伊拉克从苏联引进了很多先进武器,而那个时期的中国已经十多年没有在常规武器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了。
1979 年,中越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战争,中国打得比较辛苦,因为此时的中国,在军事装备上相比越南并没有明显优势。可以说,70 年代,是中国军力最低谷的时期。但是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了越南吞并老挝和柬埔寨的野心,避免了中国南方出现一个类似日本那样的军事强国。
80 年代,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家开始转向正轨,乡镇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此时西方国家出于拉拢中国共同对抗苏联的目的,大力向中国推销其先进武器。
80 年代的中国,相比于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军事发展反而不是很耀眼。
根本原因是因为那个时期我国奉行「韬光养晦」根本战略。
由于 80 年代初我国经济实力较为弱小,进出口经常处于逆差(和现在反过来),外汇储备极为稀少(只有几十个亿),哪怕在西方国家放开对华军售的情况下,我国也无力大量采购。那个时期,大量军事科研项目被下马,包括大飞机项目运-10(C919 的前辈),很多军事科研院所被裁减规模。
1985 年,邓小平做出了惊人的举动,裁军 100 万,把节省下来的经费拿来搞经济建设。因此,80 年代是新中国军事装备发展史上继 70 年代的另一个低谷期。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决策是明智且无奈的。
那个时期的全球环境以和平发展为主轴。
「韬光养晦」的基本国策,是建立在国家实力弱小之上的无奈。
不过出于共同对抗苏联的目的,80 年代中国和西方处于蜜月期,那一时期中国用宝贵的外汇向西方国家购买过一些军事装备。
比如,80 年代美国出口中国的黑鹰直升机(电影《黑鹰坠落》里的那个)。
不过,这款直升机在中国最大的用途反而不是用于军事,而是用于救灾,过去在高原地区,几乎只有黑鹰直升机能承担大型高原救灾任务,在汶川地震中,黑鹰直升机立下汗马功劳。
除了黑鹰直升机之外,80 年代美国还向中国出口过 C130 大力神运输机、LM2500 燃气轮机(用在了国产驱逐舰「哈尔滨」号上面)、MK42 反潜鱼雷等。
中国还从法国进口了海豚直升机(后来被仿制为直-9)、英国的航空发动机(仿制为涡扇-9)、以色列的怪蛇导弹等等。
中国有了仿制法国「海豚」直升机的中国直-9;
采用英国发动机的「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
新中国成立 40 周年时,中国军事装备水平明显不如印度,而印度一直对我国西藏地区虎视眈眈,1987 年的时候中印差点在桑多洛河谷地区爆发战争。
我们可以以 1989 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 40 周年时期的中印军备情况做一个对比。
坦克方面:印度胜。
中国此时的主流坦克为 80 式坦克,而印度为 T-72 坦克(产自苏联)。
坦克主要看三方面:火力、防护和机动性。
空军方面:印度完胜。
中国此时的主流机型还是二代机,比如歼-7 战斗机(仿制苏联米格-21)、歼-8 战斗机。
而印度则主要是三代机,比如幻影 2000(法国造)、米格-29(苏联造)。
二代机与三代机的对比,就好比拿诺基亚的黑白功能机和苹果的智能机对比一样,80 年代的中国空军在世界上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
海军方面:印度完胜。
从海军对比来看,80 年代乃至 90 年代,印度的海军是明显强于中国的,印度一直都想称霸印度洋,所以大力发展海军,80 年代末拥有两艘航母,以及较为现代化的驱逐舰,同时还从德国进口潜艇,毫不夸张的说,那个时期的印度海军拥有远洋作战的能力,而当时的中国海军主要以近海防御为主,没有航母,也缺乏大型驱逐舰,被西方成为「黄水舰队」,即只能执行近岸防卫任务。
90 年代期间,西方国家禁止对华军售,不卖任何一件武器给中国。而此时,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军事遗产,但是此时的俄罗斯却陷入经济困难之中,中俄一拍即合,中国以高价购买俄罗斯武器,中俄开启蜜月时期。
但是真正使中国意识到现代化国防,并大力发展军备的,是海湾战争。
1991 年的海湾战争让当时的中国看到了与西方的差距。
90 年代初的伊拉克,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此话虽然有吹嘘的成分,但是那一时期的伊拉克,很多军事装备领先于中国,无论是坦克还是飞机。70 万共和国卫队,很多也刚刚经历战火,战斗经验丰富。
但是在美国发动的信息化战争面前,伊拉克军队毫无还手之力,这种降维打击使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大为震惊,才知道现代化战争居然可以这么打,所以才有了那句:「我军尚未实现机械化,美军就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在这种背景下,军备建设再次被高度重视,我国军事开启了新的高速发展之路。
最典型的就是从俄罗斯购买了苏-27 战斗机、「基洛级」潜艇和「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拿来对付美国的航母)。
我国不仅购买了苏-27,还引进了完整的生产线,最后吸收消化后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歼-11,歼-10 也加快了研发步伐。
海军方面,「旅沪级」驱逐舰「哈尔滨」号下水,90 年代末的时候从乌克兰购买了「瓦良格」号航母的船体(后来被改装成了「辽宁号」),自主研发了 039 潜艇等。
陆军方面,研发了「96 式」坦克等。总之,90 年代,中国开启了军事现代化的历程。
但是 90 年代乃至 21 世纪初的中国,是处在一种较为屈辱的外交环境之中。
在这一时期,先后发生了 1993 年「银河号」事件、1996 年台海危机、1998 年印尼屠华事件、1999 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2001 年中美撞机事件。
1993 年,美国无端指控中国向伊朗出售违禁化学物品,强行扣留我方货船「银河号」,最后在没有查出任何违禁化学物品的情况下扬长而去,公然挑衅我国国际主权。
1996 年,由于美国背弃《中美联合声明》,邀请李登辉访美,台独势力异常猖狂。我国几十万大军在台海对岸举行军演,并意图收复台湾。但由于叛徒出卖,美国航母特混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最后只能罢手。
96 年很多空军飞行员写下遗书和血书,打算与美国航母同归于尽。
台海危机中我国是非常无奈的,以当时的军事实力,除了核武器之外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因为技术落后,分贝过高,曾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的核潜艇多次被美方探测到,多次被美方模拟击沉,并被耻笑为「海底拖拉机」。当时的中国,哪怕是拼光所有的海军和空军,可能都打不沉一艘美国航母。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核武器,才保证了 70-90 年代期间,中国没有成为大号伊拉克。
1998 年,印度尼西亚发生针对华人的大规模屠杀事件,该事件属于有组织、有计划的种族灭绝事件。数以千计的华人男性被屠杀,印尼暴徒则在奖金的诱惑下,事先服用兴奋剂,然后对华人女性采取大规模先奸后杀的行为。
如果这事搁今天,发生的概率一定会比较低。而且参考利比亚撤侨的经验,我国政府也会事先在骚乱前进行撤侨。但是 90 年代的中国海军,远超作战能力弱小,既没有航母,也没有大型运输舰艇,还没有远距离作战飞机。对于印尼发生的事件,很难做出军事干涉,这就是国家军事弱小的代价。
1999 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2001 年,中美撞机事件发生。
这两个事件,很多人应该都亲历过,90 年代末到伊拉克战争之前,中美关系非常糟糕,美国多次向中国耀武扬威,意图打压中国发展。但鉴于那个时期国家军事实力弱小,国家领导人还是忍了,并致力于经济建设。
事实上,90 年代的时候不仅美国人来欺负我们,连越南人、马来西亚人、菲律宾人、文莱人、印度尼西亚人也来欺负我们。
90 年代期间中国南沙群岛多个岛屿被越南等国占领,由于南沙群岛蕴含大量石油,越南等国非法窃取我国南海石油开采权,并大量生产石油,一跃从石油进口国变为石油出口国。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国缺乏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在航母问世之前,我国无论是飞机还是军舰的作战范围都无法辐射到南海。在南沙群岛海域,仅靠「江湖级」护卫舰和「旅大级」驱逐舰是很难与东南亚国家的苏 27 抗衡的。
因此,笔者幼儿园的时候很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中国的航母设计师。
何曾几时,没有航母是大多数中国军迷心中的遗憾。
因为没有航母,过去东南亚国家多次在南海扣押甚至枪杀我国渔民。
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时,大陆军事装备水平和中国台湾势均力敌。
陆军方面,哪怕是以规模取胜,当时的大陆也要明显强于中国台湾,但是大陆要想收复中国台湾,仅靠陆军绝对不够,主要还是得靠海军和空军。
空军方面:中国台湾较强。
1999 年大陆空军主力是歼-8Ⅱ战机,号称空中美男子,但是无论如何都只是一款二代战斗机,性能不足。大陆的三代机是从俄罗斯购买的苏-27,该飞机性能先进,但是数量太少,无法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
而台湾这边,则拥有美国造的 F-16、法国造的幻影-2000、自制的 IDF 战机,都是三代战机,无论是航电系统还是雷达系统,均明显高于大陆这边,因此空军方面,台湾占有优势。
海军方面:势均力敌。
海军方面,1999 年的大陆和中国台湾势均力敌,在水面大型舰艇上,中国台湾胜出,此时的大陆仅有两艘相对现代化的「052 级」驱逐舰。但是在潜艇方面,大陆明显强于中国台湾,这也是后来中国台湾试图向美国大量采购反潜飞机的原因。
熬过了 70 到 90 年代的低谷期,中国军备建设终于开启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更重要的一点在于,2001 年以后,以加入 WTO 为标志,中国经济开始全力腾飞,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0 年-2010 年期间中国 GDP 翻了 4 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突飞猛进带来的是军费的水涨船高,加上之前奠定的军事科研基础,中国军备开始大步向前。
同时,2001 年开始美国陷入阿富汗战争,2003 年则陷入伊拉克战争,2007 年则被次贷危机困扰。可以说,「911 事件」之后来自美国的军事压力大幅减少,中国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发展自身了。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成就却让日本坐不住了,2004 年,中日围绕东海「春晓」油田展开激烈对峙,2005 年,日本自卫队被授予开火权利,日本部分政客鼓吹对华开战。
笔者当时看过一篇外媒,当时分析:「如果中日开战,日本可以轻易摧毁中国海军和空军。」这给还在上小学的笔者以极大震动。从后来的角度看,无论外媒分析有无偏颇,但是在那个时期,中国的海空军实力确实不如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