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万元原始股分多钱?
拼多多原始股的价格是19美元/股。拼多多2018年7月26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拼多多发行价为19美元/ADS,开盘价为26.70美元/ADS;此前的招股书显示,拼多多共计发行85,600,000股美国存托股票(ADS),融资18.7亿美元。有接近拼多多项目的市场人士表示,拼多多本次美股IPO认购火爆,目前已经超募20倍,拼多多有权行使提价20%的权利,也就是把每ADS定价调整至22.8美元。然而黄峥坚持以19美元定价。
拼多多的原始股是一股19美元,也就是人民币123.73元,1万元大概可以买80股。
「新电商」拼多多的招股书里透露了哪些信息? 拼多多 招股书
招股说明书链接:
从增速来看,拼多多可以算近年来少有的、仅次于抖音的现象级产品:
在2012-2013年左右时,市场盛传阿里即将IPO,当时有关阿里的营收和利润数据,还得从阿里大股东雅虎的财报来窥视一二。
有位好友在2013年年中准备跳槽阿里,让我帮忙算算阿里未来的股价,当时我的逻辑如下:
2014年年中,阿里即将上市,我在杭州和这位好友在宝石山的石头上坐了许久。他说阿里股票的内部价格已经涨到50美元,我说咱们可以赌一赌,上市后很快会过一百美元(雅虎财报数据 * 增速 * 一个很正常的市盈率)。
单从营收、利润、GMV之间的比例及增速来看,拼多多就像2012年的阿里——变现能力远没有释放出来。
我们再来看一下阿里在2012年以后,为了上市而不得不展露出变现能力的情景:
熟悉互联网在线广告的人应该可以很容易算出:以拼多多的GMV,季度收入不到15亿,是一个很不正常的数字。
看完财务增速,继续看看百度指数:拼多多同比翻番,已达到淘宝的4成,淘宝、京东、天猫都是同比、环比下滑。
再看看百度指数的年龄分布:
看到这里许多人会问了:
不急,继续看这个数据:
2018Q1拼多多的营收和费用(人民币):
拼多多作为一个轻资产的电商平台,毛利率极高77.5%(10.7亿/13.8亿),然而其营销和市场费用却高达营收的88.4%,直接将极高的毛利拉成-20.3%(2.8亿/13.8亿)的净亏损。
且随着营收的暴增,营销&市场费用也随之暴增,占比还在持续增加:
也就是说——拼多多的增长奇迹,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疯狂的市场推广。
而阿里呢?
也就是说:
如上数字所说,拼多多的研发支出只占总营收的5.7%,而阿里在2012年,产品研发支出占总营收高达18.5%。
在当年阿里规模并不大的时候,就开始广泛布局:云计算、支付、物流、收购高德优酷UC、入股微博等。
阿里的打法更像是前期练内功、后期爆发,而在增速表现上像极了几年前阿里的拼多多,则更像是短期玩票的。
当然了,如今的互联网竞争格局比阿里当年恶劣得多,巨头已经瓜分殆尽,新产品想要出头,就不得不练就奇招。
然而,我们对比一下同样是在夹缝中异军突起的头条系——从创业开始就走数据+技术路线,大比例营收投入产品研发和收购,在营收只有一百亿人民币量级的时候,就已经初步显示出多业务线并行、新产品层出不穷,广度深度同时进军的壮观景象。
拼多多从创立到申请上市,时间也就3年,如此“着急”地把自己变现,也让许多人怀疑其对自身后续潜力的信心。
在此前有关拼多多的一个回答中,我的观点是:
淘宝推出特价版、亲情账号,都是针对拼多多刺激的回应。
从这次的招股说明书来看,如果拼多多真是“捞一把就走”的节奏,如果拼多多后续的财报仍然持续目前的支出比例,那淘宝也大可不必过于慌张,这种玩法的天花板不会太高,难以对阿里京东产生颠覆式冲击。
如前文所说,拼多多的商业/广告变现潜力还很大,据我所知,拼多多也在大力挖角、快速构建算法团队。
如果拼多多能在短时间内将流量变现能力大幅提升,不再有极强的亏损压力,可以沉下心来,用心去解决商品质量、物流的尖锐问题,那么,拼多多将自己“洗白”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当然了,在现在这样浮躁的环境下,是选择忽悠一把短期变现,还是选择沉下心来稳扎稳打,后者的概率并不一定能占优势。
特别的,在如今的几个主流官媒的微博下,但凡有一个互联网产品被整顿或封杀,下面的评论往往就是要把拼多多也拉下水。
在这种app随时可能消失、“薛定谔的150亿美元估值”面前,作为老板是尽早落袋为安,还是慢慢洗白从良,就真是越来越不好抉择了。
我的相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