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商家是什么意思啊?
淘宝商家是指在淘宝开设的持有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电子商铺,它的建立需经淘宝审核认证通过。也是商品的卖家,他的店铺提供商品供买家购买,并做到买家购买商品的一系列售前售后相应服务,要让买家满意
淘宝商家意思是在淘宝上开店的店家
淘宝小卖家如何做好淘宝运营?
基于问题,说说我的见解。
首先介绍一下「榴莲定位」的概念,因为「榴莲」这个水果的特点命名,大部分人对榴莲的态度是两个极端,要么特讨厌,要么特喜欢,很少持中间态度。「榴莲定位」要求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基于数据找到一个产品需求人群,然后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只考虑这个人群的喜好,找到这类用户单个需求点,做到极致。
很多人都在说定位,在谈定位。可在我看来,定位是弱者才需要的「武器」。如果产品足够强大,建立技术优势壁垒,别人都根本做不到像你这样,你就根本不需要定位,比如 iPhone,比如可口可乐;不过,绝大多数产品是不具备这种绝对优势,所以我们需要定位来躲避竞争,比如美图手机主打拍照,在 iPhone 的威力下差异化去赢得女性人群。
当然,我们绝大多数淘宝卖家,都不是苹果,所以选择突破点之前问自己一个问题:在我的主营范围内,我有可能打得过谁?
哪怕是刷单,你上来就去刷一个强竞争的产品领域,这个产品目前的老大,不管在产品,运营,价格,服务都比你强,就算让你刷上去,你也不可能维持的住。淘宝搜索,或许短时间内可能因为作弊行为被改变,但是庞大的市场是诚实的,海量的消费者是诚实的,基于现在的淘宝搜索机器智能,用不了多久,作弊的商品很快「原形毕露」。
所以你看看那些所谓刷单成功的卖家,他只给你看到了宝贝上升到顶端的曲线,再往后一拖,他没给你看到的,是更快下滑的曲线。
所以,当我开始介入一个新的行业,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类目平铺」,把这个店铺能做的所有类目都罗列出来,然后找出每个子类目前三名的商品,标记好月销量。
这一步的目的,其实为了「躲避强敌」,就像打拳击赛一样,就算让你作弊,取得了和巅峰泰森打一架的资格,如果结果毫无悬念,那就不用浪费时间在过程上;作为一个新店,我们在起步阶段必须学会「欺软怕硬」,选一个我们能够打得过的,或者努力一下有机会打赢的对手,这时候再在这个类目下选个单品方向,而这时候,一旦冲到类目第一,才有持续价值回报的可能。
可能到这里,部分的掌柜会担心,「小而美」承载不了自己的梦想,很难做出大销售额。举例:香飘飘只做奶茶,加多宝只做凉茶,但是两个企业年销售额都是几十亿,在我看了很多淘宝店没做好的原因,就是太贪心,什么都想做,反而什么都没做好。与其在某个大的市场里,苦苦挣扎,不如找个小的品类,称王称霸。
在选类目这里还有个偏门,我们会特别关注全新出来的产品需求,比如现在的抖音同款玩具,这样的产品在「擂台赛」前期,连个对手都没有,更容易取胜;另外,我们一般会选择高增长的行业,比如很多明星拍电影都破记录,并不是因为电影更好看了,而是因为电影行业在高速增长,选择高增长行业意味着你接下来的运营是「顺水行舟」。
如果,作为一个中小卖家,即时在一个子类目里,也没有竞争优势,别怕,我们还有个杀手锏,叫「降维攻击」:降到你有机会成为全国第一的那个维度里。
在线下企业里,如果你做不到全国第一,依赖地域性仍然可以生存,比如你可以做东北第一品牌;但是在线上,我们从来没有几乎看不到地域带来的防御性,所以做线上只有全国第一的说法,如果做不到全国第一,那就降低维度,做单个品类或者人群的第一。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做不到沙发类目的第一名,那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人群,整理每周沙发类目用户搜索词发现,有客厅沙发,卧室沙发,阳台沙发,儿童房沙发,甚至有家庭影院沙发和美甲店沙发,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降维度,比如试试看,我们能不能做到,美甲店沙发的全国第一品牌?
再比如,在进行白酒的市场人群罗列,发现中年以上的男性人群里的对手,茅台和五粮液像「泰森」一样站在前面,打不过,所以江小白避其起锋芒,转向年轻人的白酒市场,所以再进行后面一系列操作都顺水推舟。
在切好人群之后,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你推出了一款多卖点的产品。在目前产品严重过剩的市场里,消费者需要的,并不是全面平庸的多功能商品,而是单个点做到极致的单功能产品。比如,手机有很多功能,vivo 主打拍照这一个点,火了。
比如,开宝马,坐奔驰,怕上火王老吉,送礼送脑白金,消费者对于绝大多数品牌的认知,往往就只有一个点;iPad 很火的时候,笔记本公司做出了平板笔记本二合一,打算是多个人群都能抓到,1+1=2,但最后连 1 的市场都没有拿下来,原因是消费者拿起笔记本就想起办公,拿起平板就是娱乐,宁可买两个产品,也不要二合一。
综上所述,我们说现在做淘宝单品,基本思路是「4 个 1 原则」:1 个单品,只满足 1 个人群需求,1 个卖点做到极致,全网 1 个亿销售额。
其实切分人群,找方向并不难,基本可以流程化操作,但是当你找到这个人群,找到这个卖点,怎么让消费者能认同这个卖点,就靠个人对产品的理解和悟性了。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运用 fabe 法则,把卖点做的具备直观性和有传播性。
需要强调的,我们所有的的「榴莲定位」理论,是建立在数据化运营的基础上,用数据让消费者和厂家直接用产品「互动」,并不是找几个人开会头脑风暴出来的,所以数据的本质,其实是让工厂和上亿的用户产生「快速互动」,这是旧商业时代,即时是大公司也做不到的,也正是目前新商业的魅力所在。